新华网石家庄5月15日电 题:燕赵大地铺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画卷
(资料图)
河北是全国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泊和海滨等多种地形地貌的省份。近年来,这个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华北豹现身太行山,全球极危物种青头潜鸭落户白洋淀,世界最大人工林塞罕坝成了众多野生动物的家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在燕赵大地徐徐铺展。
“大猫”归来 频现“天下之脊”
身姿矫捷,体格强壮,一只“大猫”的身影前不久出现在位于石家庄市平山县的河北驼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驼梁保护区”)布设的红外相机视频中。从2022年11月至2023年2月20日,红外相机共采集到华北豹视频信息10多次。
华北豹是全球9个金钱豹亚种之一,主要分布于华北地区,是我国特有的金钱豹亚种,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世界珍稀濒危物种。
作为食物链顶端的捕食者,华北豹对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维持有重要影响。“华北豹这样的山林巨兽是重要的指示性物种,它在驼梁现身且出现频率逐渐提高,说明驼梁保护区能为华北豹提供丰富的食物,同时表明驼梁生态系统向好、生物多样性得以保持稳定。”驼梁保护区管护中心副主任李剑平说。
巍巍太行山绵延800多里,纵贯京、冀、晋、豫四个省市,被誉为“天下之脊”。这里孕育了众多河流,堪称华北平原的“三江源”,是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华北豹的历史栖息地。20世纪后半叶,人类活动增多、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华北豹数量急剧下降,曾经一度难觅踪迹。
地处冀晋两省交界、主峰海拔2281米的驼梁是石家庄市最高峰,山上森林、灌木和草本植物茂密。为调查评估野生动物种群与数量,加大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管理力度,2017年以来,驼梁保护区布设了100多台红外相机,覆盖了海拔776米至2281米的范围,重点监测大中型哺乳动物生存现状和变化情况。
目前,驼梁已成为众多野生动物的家园。李剑平说,保护区内现有豹、黑鹳、金雕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5种,苍鹰、斑羚、鸢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4种,以及野猪、狍子、花面狸、赤狐、貉、猪獾、蒙古兔等常见野生动物。
令人惊喜的是,华北豹的身影也不时出现在红外相机中。李剑平说,2017年开始,驼梁每年可拍摄到华北豹三四次。截至今年3月,保护区已在15个点位累计拍到华北豹50多次,其数量为2至3只,其中包括一雌一雄。
“驼梁树多了草多了,狍子、野猪、兔子等动物多了,尤其是野猪数量增多了,食物链逐渐完整。”李剑平说,“华北豹有了丰富的食材,可以说既有‘主食’也有‘点心’。”
“大猫”归来,是河北太行山、燕山森林草地植被恢复、生态环境向好的一个缩影。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总工程师田建辉说,多年来河北省持续实施燕山太行山绿化、三北防护林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太行山森林覆盖率由1994年的11%提高到现在的32%,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繁衍栖息地。
放眼全省,河北省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森林面积持续增加。“有了森林涵养水源,才能出现绿水长流、野兽繁衍、百鸟翔集的生动图景。”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森林资源管理处处长王占华说,下一步将提升森林质量、打通山区大型野生动物通道,进一步做好森林资源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苍穹生灵“打卡”燕赵湿地河湖
5月的白洋淀,碧波荡漾,鸟翔鱼跃,一派“北地西湖”的迷人景象。驾一叶扁舟驶进淀区深处,不时可看到多种水鸟或在水面嬉戏、捕鱼,或在苇海上空展翅盘旋。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140多个淀泊星罗棋布,是我国候鸟迁徙通道上的停歇地、繁殖地和越冬地。经过治污、补水、清淤疏浚,白洋淀水质从2017年河北雄安新区设立之初污染严重的劣Ⅴ类提升至Ⅲ类,水位稳定在6.5米至7米。
白洋淀水质变好了,水面宽阔了,许多野生鸟类不仅把这里当作落脚栖息的驿站,甚至当成繁衍生息的家园。据统计,目前雄安野生鸟类达252种,比新区设立前增加46种;淀区鱼类恢复至46种,鳑鲏鱼、青鳉、银鱼等土著鱼类纷纷重现,鱼类生物多样性达到高级别水平。
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和湿地管理处处长刘洵说,全球极危物种青头潜鸭也被发现在白洋淀安家落户、繁衍生息。他说:“2022年,我们对白洋淀进行监测时,首次拍到了青头潜鸭带领多只雏鸟出入芦苇荡的画面。”
作为对环境要求苛刻的珍稀物种,青头潜鸭在白洋淀安家、繁衍,成为河北水生态系统质量提升的有力印证。近年来,唐山曹妃甸湿地、沧州南大港湿地、衡水湖、邯郸永年洼、滹沱河平山段等地都曾发现青头潜鸭的身影。
总面积75平方公里的衡水湖,是华北单体水面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泊,这里曾一次性发现300多只青头潜鸭,卷羽鹈鹕等珍禽都曾来此“打卡”,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达20多种。
在曹妃甸湿地,东方白鹳、白鹈鹕、卷羽鹈鹕、疣鼻天鹅等“稀客”光临;在平山县岗南水库,有“鸟中老虎”之称的大型猛禽白尾海雕成群出现。
张家口市康保县康巴诺尔国家湿地公园已成为全球最大遗鸥繁殖地之一,这里聚集了8000多只遗鸥,2017年康保县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遗鸥之乡”称号。
每年春季,平山县境内冶河中都有白鹭、白骨顶鸡、斑嘴鸭、大天鹅、苍鹭等成群结队降临觅食、栖息;随着滹沱河湿地保护和修复,野生动物栖息地得到恢复,黑鹳、中华秋沙鸭、天鹅、白鹤、白枕鹤等鸟类陆续光临……
河北省生态环境厅数据显示,今年1至3月,河北省127个国考断面中达到或优于Ⅲ类断面的比例达82.8%,Ⅴ类及以下断面实现清零;46条入渤海河流入海口断面全部达标。
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画卷
每年春季,塞罕坝自然保护区较为开阔的林缘地带,都会上演一场场“比舞招亲”:“能歌善舞”的雄性黑琴鸡一边展开尾羽,一边发出持续不断的高亢歌声,借此俘获雌鸟芳心。
地处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南缘的塞罕坝,是我国规模最大的人工林场。一百多万亩茫茫林海,成为生物多样性的一个宝库,呈现出珍稀种类多、特色种类多等特点。
多年来,塞罕坝加强宣传引导、巡护检查、执法监管、科研支撑,使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不断增加,保持了良好的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基因)多样性。
像塞罕坝一样,河北多措并举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守护野生动物家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全省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修复治理,实施生态修复治理重大工程,突出张家口和承德地区等生态敏感地带和坝上“三化”草原治理、燕山—太行山生态提升、衡水湖等重要湿地保护、雄安新区生态修复、渤海综合整治等重点任务,山川披上绿装,河湖碧波荡漾。
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忠介绍,全省不断推深做实林长制,全省近14万名林长守护着河北的绿水青山。林草工作形成了部门协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凤庭表示,全省确定各类自然保护地278处、总面积达14034平方公里,占河北总面积7.43%。森林、草原、湿地等各种类型自然保护地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栖息环境。全省超过60%的物种和80%的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
这几年,保护野生动物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石家庄市野生动物救护站站长高玉喜说,为了让野生动物保护知识传播得更广,他经常通过网络直播等形式,宣讲野生动物保护和救护知识。近5年来,他和志愿者伙伴们拆除捕鸟网、清理捕鸟器具,放飞野生鸟类5000余只,救助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00多只。
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将利用常规调查、专项调查、红外相机调查、无人机技术调查等多种调查方法,在全省开展分布于辖区内的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调查和全省湿地野生动物同步调查工作。通过调查,将充分掌握辖区内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和湿地分布的重要野生动物的时空分布、种群数量动态变化,了解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栖息现状,提出合理的保护对策。
策划:刘健、李凤双、钱彤
监制:王文华、周红军
执行:陈忠华、刘晓超、万方
统筹:曹国厂、翟晓敏
记者:陈忠华、曹国厂、齐雷杰、巩志宏
摄影:邢广利、杨世尧、骆学峰、朱旭东
编辑:翟晓敏、曹滢、汪亚、魏会博、邢玉伟、杨丹宇
视频:王立鹏、张文泽
海报:张文泽、王佳
新华社河北分社 新华网 联合出品